陳琪瑩老師的人智學分享 - 檢視文章複本

陸客團火燒車意外之我見〜(2016/7/19)
火燒車全員罹難,是一種集團死亡∕集體死亡,選擇以火焚的方式共毀、全燃。
火是所有元素中,最完整的淨化與分離:靈性歸零性、塵俗歸塵俗;能被烈焰焚毀,就選擇了非常完整、乾淨的死亡,在當中,各層次的屍體(星芒屍體、乙太屍體、物質屍體)完整化歸(到該去的界域)。
會以這樣「措手不及、來不及說再見的死亡」來進行人世間最後一場道別,是氣質非常火相的人最通常的選擇——火相的人有種氣魄:既然死,就死得有氣概,別再拖泥帶水。這種氣魄當中,也有不願拖累家人、輾轉病榻的慈悲∕慈心與義無反顧。
這一團陸客、司機與導遊選擇在最後一段旅程車禍,是因為他們(靈性上都)同意並選擇了自己這樣「共赴黃泉∕相伴性」的死亡,才湊成這一次的「死亡團∕死亡之旅」:如果不在這段路上集體死亡,也會在接下來的路途上安排出另外的意外狀況來死亡;但只要是集體死亡,當中就不能沒有任何一個可能參與的生命不同意——這群人的確分別以「『個人性』的理由」,參與了這次「『群體性』的死亡」。
選擇集體死亡的人通常害怕著孤獨,所以連死都要大家在一起;但也因為怕若劫後餘生會造成之後家庭更大的負累,所以決定走得更乾脆。
但是,這次真的是個美麗的死亡,因為猛烈、決絕,說走就走,而且帶著行旅的記憶與溫馨,是在一路玩樂的輕鬆狀態下,才猝不及防地走的;真正的恐懼(發生),只在死前的瞬間——會選擇在燃燒中走向死亡,通常都已經願意放掉物質上太多的戀棧;這是很多人企求不到的「達觀」與「灑脫」。
人的靈魂非常調皮與好奇,會選擇各種最符合自己調性與氣質的方式來畫下生命的句點:既然好不容易生在二十、二十一世紀,為何不選擇只有二十或二十一世紀才能體驗到的物質與工具,讓自己很「潮」地死去?
死亡的方式可以千奇百怪,但死亡之後,人並沒有因此消殞,人會繼續準備下一次的自己。用祝福的心看待每一種死亡:因為這界死亡,是那界的重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