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治療:
任何真正的治療就在疾病本身之中,疾病帶來了(對生命的)治療。
藝術治療亦然。藝術治療根源於個人,旨在發展出個人全面性的可能,以心魂自行矯正──藝術治療是對自己生命的教育/補救的方式。
藝術治療希望能給予治療者泉湧的活力,如同一場新鮮、健康的睡眠所能賦予的:藝術治療希望以色彩、音調、樂曲、詩篇等喚醒亟欲甦醒的心魂,而讓心魂以截然不同於昨日單調、呆板、頹喪的勇敢,開始新生。
心魂會吸收清醒時進行的藝術,在夜間睡眠時轉化自己。
傳統、主流的藝術治療重視著病患(藝術上)的「自由創作/自由表達」,可惜的是,表達出的只是疾病,無法更深!
(在藝術上)重複表達出疾病,的確可以為心魂紓壓,但也因此讓病患更認同自己的疾病,更讓疾病根深蒂固!──藝術治療反而讓自己成為了疾病/病態的代言,而非為了自己的存在。
〔補充說明:很多當代的藝術名家之所以成為名家,是因為自己藝術作品/畫風中的病態能引起病態社會廣泛的共鳴;病態吸引病態,病態也激賞病態,因而病態到一發不可收拾。〕
「自由創作/自由表達」當中,可以評估出量化的進步,但那種進步無助於治療;真正的治療必須導引患者走向健康,能教育、再教育著自己。
〔補充說明:藝術治療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質是去「用心陪伴患者自癒的旅程/過程」,讓患者自己發現出自己、傾聽出自己,而不是向任何人「諮詢」、「輔導」出自己;換言之,藝術治療工作者必須給出「全然」卻「被動性」的支持,讓患者自力發掘出自己本有的力量。〕
藝術能幫助科學、知識克服死亡性,藝術的目的就是人類自身。
〔補充說明:藝術之中,人會被天使力量滲透,但卻以自己的意志去和諧、調伏這樣的「滲透」。既是「滲透」,你就有權利屏阻;你自己決定要讓多少天使力量進入你、滲透你,但卻不擺佈你、移動你。但對所有一切,一視同仁、沒有偏廢,就是所有天使對一切萬有「工作/做工」的方式──藝術因為允許了高層靈性存在的參與,所以可以成為通往另外世界/宇宙的鑰匙,也能探索更深邃、更寬闊的自己。〕
人智學中的藝術治療包羅萬象:建築、雕塑、繪畫、手工、色彩、音樂、歌唱、演說、詩歌朗誦、故事、戲劇、偶劇、優律思美、空間律動、園藝……都可以成為治療上的應用與環節;但當中三重最基本的治療型態是:炭筆(線)畫/形線畫/硬筆畫(drawing)、繪畫/軟筆畫(painting)和(手雕)形塑(sculpture),分別對應著人的三重性思想、情感與意志──炭筆畫以明暗勾勒出思想,繪畫以色彩流動出感情,形塑以力量創造出意志;而這些,都在幫助自我體正確滲透入心魂生命的三個領域。
炭筆(線)畫/形線畫/硬筆畫:
主要對黑-白-灰階、線條-形狀/區塊工作,攸關思想意識的亮-暗。
〔補充說明:可以用炭筆、鉛筆、蠟筆等作畫。〕
硬筆的尖銳、清楚的界限能銳化我們思想上的客觀性;而形線中無斷的流動能強化我們思想的形成力(可以釋放成為思想上多餘的乙太力);線條的中斷/截斷能幫助我們意志與思想上的協同;而畫面區塊的明暗也象徵著我們感情上的冷暖狀態。
黑色幫我們抓握物質,白色幫我們親近靈性,灰色讓我們進入潛意識,願意面對自己的黑暗。
炭筆治療是一種等待與浮現,我們在當中遇見不曾為我們熟知,卻始終與我們共伴的、更深的自己。
繪畫/軟筆畫:
色彩濃淡是心魂的語言,讓我們經驗出自己的情緒;色彩比語言更宇宙性。
練習說出色彩,也聽出色彩,就能無言並無礙地交流,不管對方是不是病患。
最好/首選的繪畫治療媒材是(透明)水彩,因為水彩接近純粹、透明的光,能喚起心魂願意親融。
濕水彩(wet-on-wet)可以用在小孩、老年人與病弱者身上,水是生命的載質,能在鬆動乙太體的同時強化乙太體,因此讓心魂開始有重新掌握(起)自己的能力。水能讓「不預期(的色彩)」相遇,混合並創造出新的可能性;也讓既有的界線溶解、消失,又重新形成。整個過程都充滿著水的流動、快速與不可捉摸,直到我們決定停筆。所以在濕水彩中,我們(的心魂)被水浸潤著,而讓自己有勇氣再次將自己攤在物質世界裡晾乾。濕水彩是一種無法等待的快板,能讓人進入一種不假思索的自發性與想像力之中。
〔補充說明:所以,神經已經夠緊張的人,不要從濕水彩開始。〕
遮紗層疊畫(veil-painting)是紙上進行的優律思美,薄而透明的色彩一層層疊畫在完全乾燥的紙面上(等一層色彩完全乾掉,才覆蓋上第二層,以此類推),讓人經驗到從色彩當中浮出,透明而充滿著光的形狀,在光的空間中編織著彼此。遮紗層疊畫是一種慵懶的緩板,讓人在克制、退讓自己的同時,看到了狀態下的韻律與呼吸;學習「在(願意)『等待』的狀態下,緩慢地熟成自己也熟成一切」。色彩「非物質」的本質能療癒心魂,知道:物質也是靈性的編織;可以用來治療自我體特別衰弱、對物質世界(完全)無能為力的人。
虹光漆畫(Lazure painting)則是讓所有在同一空間中活動的人,在牆面上以層疊、渲染而透薄的漆畫,創造出共同性的療癒環境。
形塑:
形塑最重要的是去經歷物質的「成形」與「轉化」(以外在性「元素上的加-減」來反映內在性「新陳代謝系統的合成/同化-分解/異化」),讓我們學習如何以意志執行出我們的思想,進入世界也改造世界。
黏土有著土元素的物質性與水元素的乙太性,觸感冰冷、無形無狀而且堅決抵抗;如果我們要將黏土變成自己(的作品),就必須將我們的自我注入進去:我們愈對著黏土工作,黏土就愈柔軟、可塑、溫暖,也更臣服。
形塑上我們學習著如何平衡於物質-固態、水-液態、溫暖-輻射態之間,以光-雕塑的力量,能強化意志狀態與自我(體)的連結;也讓我們形成生存上該有的原則與邊界。
蜜蠟適合年幼的孩子,而木雕、石雕、石膏塑像等都是媒材上可以變化的選項。
無論如何,為患者量身訂做出獨特的課程是必須,治療工作者也必須與患者建立起堅實的信任關係。
藝術治療知道疾病源起於心魂,只有從心魂治本,治標自然水到渠成。
〔補充說明:當知道了心魂生命的三重性,就可以根據患者的心魂狀態調整治療藝術元素的比例。如:「想了很多卻無法真實進入行動」,就要偏重意志層面元素的鍛鍊;「行動之後才會想到後果」,就要偏重思想層面元素的鍛鍊。〕
而所有的練習都必須全神貫注,保持靜默,不加言語;因為練習中,你是創造者,也是觀察者:你必須發現你自己,也更正/修正你自己,然後創造出不同於之前的你自己。
疾病本身並非詛咒、不幸;疾病是生命中的機轉/機會!
生命會想要(盡可能地)完成自己,所以生命會排斥所有的侷限性;疾病是心-靈的控訴與表達:當心-靈力量無法確實物質化、構築出自己的意欲,物質結果讓心-靈力量疲倦,疾病就產生了;但疾病並沒有我們認知的那樣頑強,疾病只是對生命的修正、提醒與教導──永遠把疾病當成諍友,而不是要時時提防、警戒、對抗的敵人。
藝術治療,是要讓塵俗的我們,能重回宇宙的子宮當中,感受自己被包圍、支持的溫柔,而願意重新出發、重新成就出自己。